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或对应的知识点) 知识点数量:6(个). 煤矿安全行为仿真实验室是通过建立3D虚拟矿井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整个煤矿生产的过程。本实验系统对应的知识点主要有:煤矿安全工作分析、煤矿安全职务分析与心理预测指标的确定、安全心理效标研究过程、煤矿安全心理测评体系的构成、煤矿安全行为的心理预测与管理对策研究、煤矿安全行为模拟研究。
      (1)煤矿安全工作分析:     煤矿安全工作分析是描述和记录煤矿安全工作的目的、主要职责和活动、安全工作条件以及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的过程。由此可见,工作分析是一个获得有关工作信息的过程。它是确定工作令人满意范围的主要基础。这一范围包括工作行为令人满意的范围和担任该工作的员工在知识、能力和个性等方面令人满意的范围。这些范围的确定使煤矿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有了决策的依据。本知识点对这一问题的讲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在煤矿安全行为虚拟实验室中设置正确的实验对象:  
      (2)煤矿安全职务分析与心理预测指标的确定:     主要知识点是在对从业人员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把每项工作对人员的要求根据岗位设置进行分配。工作分析针对整个部门的工作,职务分析则要分解到个人。因此,职务分析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职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效标的确定,选择多个敏感的、相关的、可靠的效标;同时选择与效标相关的心理预测指标。选择确定了效标和预测指标后,对从业人员(安监处管理人员、安全员、瓦检员)的绩效和心理预测指标变量进行测量。煤矿安全职务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①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②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③辨识每一步对人员工作要求的心理行为要素;④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着眼于职务职责的履行。煤矿从业人员职务行为分层分类表:
      (3)安全心理效标研究过程:     煤矿从业人员的心理效标主要存在于个人因素中,如个性、人格、兴趣等,这些因素通过工作任务、工作行为对煤矿安全产生影响。通过煤矿安全行为仿真实验室,可以直观的监测矿工的心理、行为,从而进行分析。      
      (4)煤矿安全心理测评体系的构成:     通过仿真软件总结有关从业人员绩效的变量,然后由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分别评定员工样本中的这些变量,总结出煤矿从业人员的绩效因素。如差别感觉阀限测验,该测验可得到一个人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选择反应时测验,测验要求在给出不同的刺激时,被测者做出不同的反应,既要选择刺激,又要选择反应。测验适用于筛选安全员和瓦检员。      
      (5)煤矿安全行为的心理预测与管理对策研究:     通过仿真系统,要求学生掌握人员选录决策方法,一般人员选路决策随职务要求和测验数据量的多少而不同。假使某种职务只要求选用具有某种能力的人员,决策过程就比较简单,主要根据求职者此项素质能力测验分数的高低做出决策。假使职务要求任职人员具有多种素质能力,并对求职者进行相应的多想测验,每个求职者都获得了多项不同的测验分数,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复合分数法、多项截止法、多重筛选法、进行筛选。同时,运用以上方法选出来的人员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岗位的需要,则涉及预测效标效用的评价。通过对心理预测源效度的研究,可以确定心理预测源是否能有效地预测职务的绩效效标。理论上讲,效标效度高于0.50就是有效的,这会比不进行选拔至少提高1%以上的成功率。
      (6)煤矿安全行为模拟研究:     由于行为规范具有管理价值,可以作为日常安全检查、考核、评价、奖惩的依据,最重要的是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通过行为模拟,制定行为模型,可以用来进行教育培训、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以及安全设计等其他相关的工作。行为模拟是通过建立和运行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模型,来模仿实际系统的行为状态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实现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模拟行为过程的观察和统计,得到被模拟行为的模拟输出参数和基本特征,以此来估计和推断实际的真实参数和真实性能。行为模拟的基本过程: